民間信貸指南信用貸款陸藝術家陳彧凡作品「道」味「禪」意

旺報【記者李怡芸╱台北專訪】

從早期的《莊子》到近作《衍生物》與裝置作品《山水》,大陸當代藝術家陳彧凡的作品,往往被解讀具「道」味「禪」意;在他看來,東西方語境本來就不同。福建莆田出生,畢業於中國美院的他,作品裡自然呈現出土生土長的傳統文化基因,陳彧凡認為,這也是創作者走向獨一無二的必要養分。

陳彧凡指出,和現在80後、90後的創作者不同,70後的藝術家如他,仍處於資訊相對封閉的年代,雖然決定走上藝術創作之路,但經常處於焦慮狀態。「那時我弟弟從中國美院畢業後留校,一個月薪水也就500元人民幣,兩人常感慨下一次吃肉不知是何時!」另一個藝術圈的朋友,甚至見到修馬路時被壓死的蛇,不管三七二十一,興沖沖地就燉煮來吃。

視移民為多元趣味

正因為這樣的成長經驗,陳彧凡認為自己這一輩的中國藝術家,有更多的時間沉澱下來思考;他自己也從早期比較冷暴力,表達對生活現實對抗的冷暴力,近年來轉向趨於平和、秩序感。以作品《他和她》為例,作品複合多媒材並以點、線構成面,不斷地重覆,許多當代策展人甚至形容陳彧凡的創作,指向了「道」和「禪」的意念,對此他說:「或許大家看到的是一種儀式感,要說禪意的話,生活本是修鍊。」

作品裡的儀式感,陳彧凡認為來自於自己的原鄉——福建,「我的祖母,一個月裡幾乎天天都有祭拜活動。不分佛、道......」而這種泛宗教的生活基因,又和福建作為海上絲路的起點息息相關。「多元、交叉可說是福建當代藝術的特色,而中國的當代藝術,福建的分量已不只半壁江山。」陳彧凡說。

因此,2011年藉由故鄉的木蘭溪為主體,陳彧凡與弟弟陳彧君的創作「木蘭溪計畫」,便從血緣、地理、移民等面向上,回溯福建作為自己文化主體的特質;每一件作品都在包裝紙箱內獨立呈現,亦可堆疊成新的意象,移展時亦是重覆地裝箱、堆疊......充分表達了「移民」的意象。

個展登亞洲藝術中心

由於福建和台灣間有著移民的緊密連結,第二次來台、首次在台第2順位房貸銀行貸款全省皆可處理舉辦個展的陳彧凡,對台灣亦有細膩地觀察:「很多東西都和家鄉有花蓮縣銀行房屋貸款利率似曾相識的感覺,像是細的米粉,蚵仔煎等等。」他認為台灣和福建都有因混雜、移民的基因,進而形成有趣的文化。

在台灣,他也觀察到年輕藝術家受到日本卡通式文化的影響,加上較安逸的環境,作品透出甜美感;相較之下,大陸藝術家的作品仍較具力量感。

陳彧凡首次在台的同名個展「陳彧凡」,即日起在台北的亞洲藝術中心展出至12月6日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陸藝術家陳彧凡作品-道-味-禪-意-215004453--finance.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fa64zi83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